从黄河之滨到云岭大地:二七书院深化社会实践书写青春担当


发布时间: 2025-09-08 ??文章作者: ?? 审核: 郭晓斌 编发:李佳佳 ?? 浏览次数: 10

7月—8月,二七书院组织多支社会实践团队,分赴云南、河南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探寻中原文脉”“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努力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推普云南:语言赋能乡村,青春服务民生

二七书院“雨润桑田实践团”作为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遴选的国家级参与协同团队,赴云南省宣威市开展推普志愿服务。团队针对当地中老年人普通话使用率相对偏低的现状,创新开展“银发普通话课堂”,用朗朗上口的民间老话帮助老人学习日常用语;在特殊教育学校和幼儿园,通过歌曲、童谣等趣味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结合当地火腿产业,团队为企业员工开展销售用语培训,在产品包装上提出增加普通话解说二维码。在宣威火车站,队员们制作了方言与普通话对照手册,助力旅客出行。一周内,团队累计服务群众800余人次,发放推普手册500余份,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探寻中原:赓续文化根脉,坚定文化自信

二七书院“豫见文脉,薪火传新”实践团作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省级重点队伍,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走访郑州、洛阳、汝州、开封等地,开展文化寻根之旅。在黄河博物馆感悟母亲河的文化底蕴,在洛阳三彩艺术馆领略盛唐气象,在汝瓷艺术馆体验“雨过天青”的釉色之美。

在开封木版年画博物馆,非遗传承人任鹤林指导队员们亲手拓印年画,让古老艺术焕发新生。团队还走进刘青霞故居,通过书画展感悟这位“辛亥女杰”的爱国情怀。这些实践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文化自信。

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砥砺初心使命

二七书院“铁轨烙印,薪火相传”爱国主义教育团奔赴信阳等地,开展红色研学实践。在洛阳轴承集团,队员们聆听“共和国工业长子”的奋斗故事;在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化身“红色讲解员”为游客讲述峥嵘岁月;在开封烈士陵园,以微宣讲形式重温豫东革命史;在大别山革命老区,通过情景剧再现《大别山上杜鹃红》的军民鱼水情,感悟“28年红旗不倒”的大别山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行。

从云南推普到中原寻根,从红色研学到文化传承,二七书院通过多元化的社会实践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二七书院将持续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社会中成长成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